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金笛长鸣博客

这里记录一位老人的脚印和心灵感受,自娱自乐,欢迎朋友们光临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“春联皇帝”朱元璋

2006-10-23 17:45:43|  分类: 楹联荟萃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来到江南名城南京,你会沉浸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之中。那里的山水园林、佛殿书院,处处可见璀璨夺目、情趣各异的楹联,流传着许多有关春联的趣闻逸事。有人戏称南京为“春联古都”,没有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,与春联结下不解之缘。

谈到对联的起源,众说纷纭。春秋战国时期,每逢春节就户悬“桃符”,又称“桃梗”。人们在桃木板上书画神名或神像,悬挂在门两旁用来镇邪。后有文人学士自题“桃符”,以求讨个 “口采”, 内容多为吉言嘉语,文句工整对仗,慢慢演变成现在的对联。

“爆竹一声除旧;桃符万象更新。”直到宋朝,对联仍称为“桃符”,有王安石诗句“千门万户幢幢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为证。不过,联语不再局限于写在桃符板上,人们把对联分别题在相对的两根柱子上,名曰“楹联”。

“春联”的诞生和兴盛,那是明朝的事,功劳要记在“布衣天子”朱元璋身上。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,定都金陵(南京)后,春节前夕忽然传出一道圣旨: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,每户都要张贴一幅春联。

圣旨下后,他又在金陵微服巡视,观赏取乐,还亲笔给官员题赠春联。满城张贴着“朱洪武坐天下风调雨顺”之类的春联,让他十分得意。可是偏偏有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,朱元璋心中不爽,于是上前询问原因。一问,原来这家是阉猪的,自己不会写,又无人愿意代劳,正愁得团团转。

朱元璋哈哈一笑,“这有何难?寡人帮你写。”他要过笔墨纸砚,当即写了一幅春联:

双手劈开生死路:

一刀斩断是非根。

这上下联句写的都是阉猪的事,却完全避开了“阉猪”这个难听字眼,众人齐声叫好。朱元璋写完春联,放下笔转身走了。第二天他又来查看,发现春联还是没有贴出来,十分生气,便进门责问。这家主人说:你走后我才知道是这是皇帝的亲笔御书,就把它挂在正屋,焚香供奉,这是大明天子给我家送来的洪福和吉祥啊!朱元璋听后内心大喜,当声赐予这家数十两白花花的银子。

传说,朱元璋17岁时,曾在老家凤阳皇觉寺当过4年和尚,“化缘”于合肥、六安、信阳、淮阳等地。32年后,身为“天子”的朱元璋来旧地重游,眼见一片瓦砾荆棘,因此下旨择地重建,更寺名为“龙兴寺”,还派人在寺庙门楹写下一副对联。

大度能容,容天下难容之士;

慈颜常笑,笑世上可笑之人。

正是朱元璋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,书写春联形成了一种新时尚,对联逐渐形成一种雅俗共赏、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48)| 评论(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